正常輸入右括號,需要shift + 右括號
,兩次擊鍵,但手不會離開主鍵盤區(qū);
使用括號補全,完成內(nèi)容輸入後,需按下→
方向鍵,雖然只擊鍵一次但是右手離開主鍵盤區(qū),位移很大。
所以,我覺得這個功能似乎不太實用啊,那麼它的主要價值是什麼呢?
Update:
提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沒找到vim下括號匹配的優(yōu)秀實現(xiàn),超級難用?,F(xiàn)在找到了一段程式碼,效果和ST2一樣了。有興趣請移步:vim中括號的自動補全
歡迎選擇我的課程,讓我們一起見證您的進步~~
那個,首先這麼做我認為有兩個好處
1)會自動帶有右括號防止你忘了寫
2)在你輸入左括號之後,遊標會在兩個括號中間,這時候你可以寫一定量的程式碼然後你直接輸入右括號就可以從括號中出來了。這樣的手感明顯比先輸入括號然後寫程式碼的邏輯感好很多
輸入一個()
?
沒有參數(shù)的函數(shù)、一個空的tuple,真實項目中能有多少比例?
大部分時候都是(params)
另外還有一種快捷鍵叫做跳到括號外
簡單說來,不管是電腦語言,還是人類語言,永遠都成對使用括號。因此許多編輯其自然就提供了括號補全。
你所說的手離開主鍵盤區(qū)的問題,我用 Xcode 倒是沒有碰到過:可以用 Tab 自動接受補全的括號,也可以直接打分號接受一整行的補全。